攀比心理的出现不在于年龄的大与小,有些孩子也会存在与人攀比的情况。看到别人有什么,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,或者还会跟父母索要更好的。当孩子出现这种攀比心理的时候,父母应该如何做呢?
1、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
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性。因此,和孩子交流时都应该从他(她)自己实际的情况出发,而不是做其他孩子的复制品。
2、父母要尽可能地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
首先要从肢体上和孩子保持平等,即视孩子身高的不同,父母要下蹲、俯身或坐在高度不等的椅子上,以保证能平视孩子。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是被尊重的,进而使他们能够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。
3、父母要摒弃过激和不负责任的语言
父母的语言对于孩子而言,是他们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准。他们会依靠外在的诸如语言、肢体动作及成人的态度等,来确定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和自己应在社会中的定位,而家长过激的和不负责任的语言,容易让孩子产生自我否定。
4、不要用夸赞其他孩子的方式来反衬自己孩子的不足
没有什么比夸赞别人、责骂自己更让孩子感到羞辱了,被这样对待的孩子不仅感觉不到鼓励,也感觉不到亲人的真爱。
5、不要当众斥责孩子
孩子到了一个相当的年龄之后,他们会察觉到自己身上的缺点,并以此缺点为羞耻。尤其对于生性敏感的孩子来说,他们会觉得:家人知道我的缺点没关系,但绝不能让外人知道。当孩子听到别人在谈论自己的缺点时,就会产生一种“暗示效应”,这种暗示效应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差孩子、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人、是一个无用多余的人。
6、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会经历无数的成功与失败
孩子成功时,父母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支持、鼓励,让孩子能够继续努力,取得更大的成功;当孩子遇到挫折时,父母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安慰,让孩子远离讥笑、贬抑、绝望,让孩子重树信心。
BBunion国际早教:在孩子的意识里,可能还不懂什么是攀比心理,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。父母要善于去观察孩子的行为,了解真实的想法,才能更好的去与孩子交流,改善孩子的攀比行为。